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落实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进一步发挥新时代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培育一批体现文化特色、符合观众多元需求、贴近时代发展脉搏的卓越教育示范项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近日开展了“2023年度上海市博物馆卓越教育项目”推介活动。

经专家组评议,复旦大学博物馆主办的“穿梭的生活世界——‘御街行:考古发现中的南宋临安’特展之小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获评2023年度上海市博物馆卓越教育项目。

“穿梭的生活世界”是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以下简称“文博系”)20级本科生自主策划、面向小学3-4年级学生的教育活动,匹配同样由本科生自主策划的复旦大学博物馆《御街行:考古发现中的南宋临安》展览。在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设定了符合相应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活动目标,进而根据临安城考古发现的文化阐释提炼出3个具体的主题内容:“同行”、“‘琮’哪里来”、“今能续古”。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小学、杨浦小学的小学生们参与了该项教育活动。

活动为小学生们提供了“玩中学”的体验。活动设计充分调动馆内常规的展览和教育空间,更探索了馆外开放的公共空间。“同行”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小学生在不同路面上挑(拉)水试炼,体会南宋人的生活感受,培养对各行各业普通人的同理心;“‘琮’哪里来” 经过助教老师的引导,小朋友们通过仔细观察、类比联想,了解了良渚玉琮的特征、南宋琮式瓶对玉琮的模仿,并尝试亲手用橡皮泥创作“琮式瓶”,从自己的实践中感受蕴含在南宋文物中的“复古与创新”。“今能续古”让小朋友们扮演考古学家,根据任务所获信息判断对应的南宋地点,对照古今地图,初步认识了如何从现代杭州发现南宋临安。三个主题的活动,可感知、可创造、可参与,增强小学生对抽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复旦大学博物馆联合了上海市教委、复旦大学文博系、杨浦小学、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集合了学术层面的文博系师生、实践层面的小学老师与博物馆工作者以及评估层面的教委专家与杨浦区教研员的多重力量,进行了多方建议、探讨和论证,以保证活动设计的科学性。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馆校合作机制的优越性。

此前,在罗兰舟老师的指导下,《南宋临安城出土文物美育课程设计案例探究》已获得了2023年上海市学校美育评价案例征集活动特等奖。而让本科生来自主策划展览、设计教育活动项目的《以博物馆+为平台,融通理论,联动育人——文博专业教学实践模式的新探索》也获得了2022年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撰文:麻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