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报业集团联合出品。聚焦法治热点,关注法治人群,传播法治精神。

编辑 排版丨严宇静

责编丨陆慧

因遭家长“举报”,《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近日在全国引发热议。据悉,涉事的杭州某小学相关负责人已表示,学校决定将该书收回,但性教育课仍会坚持上下去。消息传出,另一个问题又浮出水面——对孩子开展性教育,尺度到底该如何把握?

性教育不该是空白

“现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习了吗?这书这样编辑真的好吗?确定这学校里发的不是一本假书?”杭州市的一位母亲在微博吐槽孩子学校发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过于露骨,并晒出图片。

小学生的性健康教材里出现诸如“阴茎”“阴道”“精子”“子宫”等字眼并配有插图,是否真的尺度过大?

连续十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开设《性与健康》课的上海仁济医院主任医师陈斌教授说,几乎每年开课前他都会做个小调查,居然有九成以上的大学生说以前没有接受过科学的性知识教育。

“国人的传统文化就是比较隐讳与孩子谈性,当懵懂的孩子问父母自己是哪里来了,最常见的回答就是‘垃圾桶里捡来的’,现在又变成了‘充手机话费赠送来的’。其实,对孩子们开展的性教育,就是‘身体教育’,越早越好,没有什么尺度大小的问题。”陈斌说,对于引发争论的这本教材,认为“太直白”和“难以接受”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可能类似“精子”“子宫”这样的医学解剖术语,家长们一下子接受不了,那不妨改为孩子们容易听懂或形象些的说法,这样恐怕会少些争议。总之,性健康教育绝对不可或缺,且应当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

坚持不糊弄不拒绝

在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心理教师陈来秀看来,所谓“大尺度”的质疑,实则是已为人父人母但自幼又没有接受过系统性教育的家长,无法以自己的经验去估量这本教材将会对孩子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又十分害怕面对“好奇宝宝”的钻研与追问而无法自如应答。

“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有顾虑,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情况。欧美家庭中,父母常以《小鸟和蜜蜂》的故事来跟孩子解释‘我是怎么来的’。因此,这套教材的问世,也使中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本土化,并出版小学全套性教育教材的国家。”陈来秀说,“这套教材可以作为对现有青少年健康教育资源的补充进入课堂,且要被严肃认真地讲授。当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阅读教材的感受时,大人要做的就是平静面对,还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认真学习。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同,追问的程度也不同,家长要坚持不糊弄、不拒绝、不故作神秘状,应当教育孩子要好好地爱护自己的身体。”

来源|新民网